近日,51岁的多栖艺人曹颖在节目中含泪公开胃癌病史,其术后8天复工、中断体检等细节引发社会对健康管理的广泛讨论。

胃癌不是突然发生的,只是突然被发现了。
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。它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一个多步骤的进展过程——
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,如果不加以重视,及时采取治疗措施,会逐渐演变为萎缩性胃炎、肠上皮化生、异型增生,最终发展成胃癌,这一过程通常需要10多年之久。

高盐腌制食品、吸烟酗酒、幽门螺旋杆菌、胃癌家族史等都是胃癌的相关危险因素。值得注意的是,长期暴饮暴食、三餐不规律、狼吞虎咽等也容易增加胃癌风险。
公开资料显示,为了给观众呈现最好的状态,曹颖常常顾不上吃饭,作息混乱更是家常便饭。胃痛、胃胀、消化不良等症状频繁出现,但她却总是选择吃点胃药应付,从未想过这可能是癌症的前兆。
此外,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等胃部疾病若未及时治疗,可能演变为胃癌。曹颖2023年常规体检发现胃底腺异常,而此前她已因工作中断两年半胃肠镜检查。同时曾患焦虑症、轻度抑郁,长期精神压力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,间接增加患癌风险。
曹颖的案例并非个例,癌症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,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超90%,而晚期患者生存率不足30%,防癌关键在“早”。那么,胃癌如何预防呢?
戒烟限酒或不饮酒,控制食盐、腌制品、红肉的摄入,增加全谷物、豆类食品的摄入;规律饮食,定时定量,规律进餐、饮食适度,不暴饮暴食、不过度节食;控制体重,保持适量的体力活动(如步行、骑车、跑步、游泳、八段锦等),保持适度的睡眠,保持好心情。
除了日常生活管理,定期体检也是十分重要。
-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尽早做一次胃镜检查。
- 建议高危人群(有胃癌家族史者;幽门螺杆菌感染者;慢性胃病患者;有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的人)定期进行胃癌的筛查及胃癌风险评估。现有较为常见的筛查手段包括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查及内镜筛查等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