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要从香港俩姐妹说起。
2022年12月,姐姐阿霄(化名)出现头痛症状,最初误以为是牙周病影响了三叉神经,但多次检查均未发现异常。然而,随着头痛和胸痛的不断加剧,她在当地医院进行胸部CT检查,发现右上肺近肺门区有一大小为4.7×4.7厘米的肿块,最终确诊为右肺腺癌,并伴有淋巴结、骨骼、肝脏、肺部及脑部的多处转移。

因基因检测发现其存在EGFR19号外显子缺失,阿霄开始口服靶向药物,并同步接受全脑放疗及局部调强治疗。可不久后,阿霄便出现了耐药现象,尽管多次更换药物、调整治疗方案,肿瘤依旧进展,当地医生也束手无策。当时的阿霄深受病痛折磨:无法行走,骨头和大腿完全无法活动,只能依赖轮椅,其痛感程度堪称十级剧痛。
后来,阿霄从一位美国友人处得知冷冻消融技术,并进一步查阅了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相关报道。怀着减轻痛苦的美好愿望,阿霄与妹妹阿霞于今年3月30日一同前往复大医疗一科寻求治疗。
结合入院相关检查结果及既往病史,为局部控制肿瘤、降低肿瘤负荷,与阿霄姐妹俩详细沟通后,医疗一科团队为其施行冷冻消融术局部控制右肺肿瘤,同时给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,并联合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术,让小剂量的药物直击肿瘤内部。
“无论是介入还是冷冻治疗,都没有明显的不适感。靶向治疗时,感觉就像注射葡萄糖一般,只需躺在床上,或是带着这个‘圣诞树输液架’四处走动。”每次治疗后,医生总会给予护肝、护肾等治疗,减少副反应。与之前相比,阿霄的CT图像显示病灶较前缩小。

△院长助理、医疗一科副主任龙新安,主管医生李春丽带队查房
而对于在这里的治疗,妹妹阿霞不仅是一位陪诊者,更是一位亲历者。两年前,她被查出患有肺结节,由于当时结节较小,仅需定期复查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结节逐渐长成0.7cm的磨玻璃样结节。尤其是今年,胸部CT检查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,其中最大的一枚位于右肺下叶前基底段,属于中危。
联想到父亲因肺癌病逝,自己八个兄弟姐妹中,姐姐患有肺癌、妹妹和小弟均查出肺结节,阿霞迫切希望处理这令人不安的结节。最终,她在复大医院接受了冷冻消融术。幸好,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良性。
“是我们有偏见。”弟弟许生这次专程随姐姐们一同前来,只为亲眼看一看那家被姐姐们屡次称赞的复大医院,究竟是否名副其实。然而,仅短短数日,他便成为了复大的忠实粉丝。他手捧医院的宣传册,逐页细致翻阅,逐处认真点评,其仰慕之情尽显无遗。

△弟弟许生拿着医院宣传资料逐处点评
“许多技术是目前香港尚未具备的。”在前来复大之前,弟弟一直以为全球的治疗方式都大同小异,然而踏入复大之后,他仿佛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。在满怀感激之余,他对复大独特的“3C+P”治疗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。特别是亲眼目睹姐姐在这种治疗模式的助力下,病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。“我姐姐从脚一落地就疼,只能依靠轮椅,到现在可以自己拄着拐杖四处行走,生活能自理,体重也重了十几磅。”
除了先进的医疗技术,更令她们赞不绝口的是复大医院的卓越服务与宜人的就医环境。“每次查房,医护人员如同军队般有序进入,逐一细致地问诊。护士们几乎全天候在线服务。”阿霄姐弟三人发现,复大的患者来自世界各地,医院还为外籍患者提供了专门的设施,如佛堂、祈祷室、清真室等。“在香港,即便有钱,也难以享受到如此待遇,因为床位极为紧张。”如今,阿霄仍需继续治疗,但每一次回院,她都将其视作一场旅行,并相信自己能在这样的旅程中变得更好。

知识知多D——肺癌会遗传吗?
肺癌并非一种直接遗传的疾病。但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个体患肺癌的风险。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家族聚集性。如果家族中存在多个或多代人有肺癌患病史,其体内的某些遗传基因或染色体异常,可能会增加后代患肺癌的风险。
有研究显示,肺癌患者的一级亲属患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出两倍以上。不过,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包括吸烟、空气污染、职业暴露、肺部慢性疾病等。遗传因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,而不是决定性的因素。
因此,建议有长期吸烟史,二手烟暴露或环境油烟暴露史,氡、砷、铍及其化合物的长期职业暴露史,肺癌家族史以及慢性肺部疾病史,且40岁以上人群,定期肺癌筛查如低剂量螺旋CT筛查,以期更早发现潜在的早期病变,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。